|
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凯里的民族文化特色简介

凯里的民族文化特色简介

关键词:凯里文化,民族文化,凯里文化特色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凯里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kaili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6900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1、拦路酒

 

苗族人民秉性豪爽,热情好客,酒在他们的心目中是接待亲朋的佳品。如有贵客进寨,得按苗家礼俗喝拦路酒。从寨脚公路开始,一直到寨头的进寨门楼,通常设有12道迎客拦路酒卡。每道酒卡在路中间放一张方桌,两边站着几个身着盛装的苗族男女青年,提壶端杯,向客人敬酒,每道两土碗,表示福寿双全。最后一道酒卡是进寨门楼,土碗换成了大牛角。能够打“通关”的人,就是“海量”了。不过不善饮酒的客人也不必担心,只要你双手背在身后,弯腰用唇轻触酒杯即离,并有礼貌他说一声“兜社莫”(苗语“谢谢你”)就可以“过关”了。主人虽然好客,但绝不会强人所难。
  

特别提醒:苗族人民还有牛角酒、双脚走路酒、团圆酒、祝颂酒、交怀酒、送别酒等等众多独特的饮酒礼节。

 

2、瑶族药浴

 

瑶族药浴在瑶寨,每月农历初一、初六、十一、十六、二十一、二十六,全家老小都要洗浴。他们认为这6天是“消灾日”。而洗澡的水底是有讲究的,里面放了十多种草药,瑶族妇女生孩子后据说洗几次药浴就能下地干活。
在瑶寨洗药浴,要请客人先洗,然后按先男后女、先老后少的次序洗浴。每轮换一个人,重新换一次药水。从江县城内也有两家瑶族药浴店,在老城街上。药可能不及在真正的瑶寨那样地道,但也还算可以。而且他们用一次性塑料膜盖住木桶来让客人洗浴,一人一换,也算干净。长途奔波后洗上一回,滋味自然舒坦,15/人。

 

3、侗族鼓楼

 

侗族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艺术,既是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,也是侗寨的一个重要标志,所以有“见到鼓楼,必是侗寨”之说。
侗族建鼓楼是吉祥如意的象征,兴旺的标志,也是众人齐心的表现。因此侗寨修建鼓楼是全寨所有人的共同荣誉和意愿,寨中人民把它当作一件喜庆大事来看待,家家为此出钱出力。那鼓楼又有什么作用呢?
   

第一是侗寨的标志。

 

第二是侗族族姓的标志。侗族的鼓楼是按族姓分别建造的,一个族姓一座鼓楼;

第三是侗族人休息的场所。劳动之余,村民们常在鼓楼内外休息乘凉或烤火聊天。很多鼓楼旁边就是戏台,在特殊日子里还能看到戏曲表演。


  
第四是年轻人社交的场合。小伙子们常在那儿踩堂,跳起传统舞蹈,等待美丽的姑娘前来寻找她们的意中人。

 

第五是侗家人接待客人的场所。

 

第六是侗家集会议事的场所。凡村中大事,由寨佬派人击鼓聚众商议,作出决定,分派执行。如遇有民事纠纷,也由族首在此裁夺定案。

 

第七是侗寨中的传递信息和报警工具。鼓楼顶层悬挂一个长形细腰的牛皮大鼓,鼓楼就是因此得名。过去如遇兵匪骚乱劫掠,或发生寨火,族首便派人上楼击鼓求援。一楼鼓鸣,邻寨相传,鼓声齐鸣,人民应声而至,相互声援。
鼓楼低的有三、四层,高的达到15层以上。一般分为上、中、下三个组成部分:下部呈方形、六边形或八角形,构成鼓楼大厅。中部是多角的飞檐,层层而上,组成鼓楼的主体;上部是歇山、悬山、多坡面单顶攒尖或叠顶攒尖,装饰着鼓楼冠冕,其构造突破了我国古代塔楼建筑的常规,深受我国古建筑学家的赞赏。

 

4、芦笙歌舞

 

芦笙古称卢沙,音色明亮浑厚,极富民族特色。是苗、侗、瑶、水、仡佬、傣等少数民族广泛流行的吹奏乐器。
  

芦笙共有六管,长短粗细不一,每根笙管底端的外侧开有按音孔,每管一音,每两、三根笙管上端合套竹管作为共鸣管,调节音量效果相当显著。其规格不同,管短者20厘米,长者可达23米。演奏时,两手拇指、食指、中指分别按左右两排管孔,口含吹嘴,吹吸均可发音。运用气息和舌尖动作变化,奏出各种颤音和震音。
  

芦笙在苗族的祖先神告且和告当的古远时代就出现了。相传那时,告且和告当造出日月后,又从天公那里盗来谷种撒到地里,可惜播种的谷子收成很差,为了解忧,一次告且和告当从山上砍了六根白苦竹扎成一束,放在口中一吹发出了奇特的乐声。奇怪的是,地里的稻谷在竹管吹出的乐声中,长得十分茂盛,当年获得了大丰收。从此以后,苗家每逢喜庆的日子就吹芦笙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18285549044 传真: 邮箱:319465992#qq.com
地址:贵州省麻江县电子商务中心 邮编:557699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贵州云上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